直到前年5月中下旬,我45岁的舅妈脑中风进了ICU,医生说是高血压导致的血栓堵塞脑血管引起的,我才体会到当中的可怕。
为何保险公司对高血压态度如此保守
根据我妈的说法[去除她夸张的描述],事情经过是这样的:
当天下午,她和舅妈加上2牌友,4人搓麻将。
打了没几圈,轮到舅妈出牌的时候,突然断了节奏。
我妈急躁的敲了半天桌子,也没听舅妈吱声。
抬头一看,舅妈歪着脖子,手肘撑在桌子上,手上拿了张字,就是不打出来。
第一时间没人反应过来,下一秒就是哗哗啦啦的麻将声,舅妈整个脸盖在了麻将桌上
事后,我妈在电话里,声泪俱下的表示遗憾和痛心。
这么个硬朗泼辣的人,平时能抗10斤米,麻将打到大半夜,啥问题都没有,怎么突然这样呢?
其实舅妈早就有了高血压的记录,但她从不提,也不服药,反正也不影响生活。
自我感觉良好,加上对“医生就爱夸大”深信不疑,于是乎没把高血压当个事儿。
这事儿让我意识到两点:
高血压不是老人专属的疾病。
高血压很难通过自身感觉判断,所以容易被轻视,从而延误治疗。
对照我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一看,这两点都得到了验证:
我国18岁以上的人群,有24%患有高血压,每5个就有1个。
18-40岁之间,有高血压前期症状的人群有27.4%,其中男性占了84% 以上。
大部分人发生高血压后,是没有明显感觉的。
直到有了心梗脑梗之类的并发症,才后知后觉。
所以,保险公司对高血压的严苛也不是毫无道理的。
关于这一点,我也跟从业20年核保老师深度沟通过。
正因为高血压的高发生率、低检查率、低控制率,保险公司和核保人员更会严格的审查。
[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当高,每5个人里就有1个有高血压。
有主动检测意识的人很少,压根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大有人在。
而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里,又有相当部分的人不采取任何措施。
所以高血压患者中,对自己的病情有清晰认识且加以控制的人就更少了。]
哪怕你只有过一次超标的记录,核保人员也会严肃对待,甚至认为这个数值相较你真实的血压情况,是有所保留的。
高血压的潜在危险
血压可以这样理解:
比如放水的时候,水压太大,长此以往水管的使用寿命肯定会缩短。
有时水压过大,水管甚至会突然爆裂。
虽然水压升高没有直接危害,但引起整个系统瘫痪就麻烦了。
高血压也是一样:
如果咱在早期发现了,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控制,控制血压水平,预后还是很好的。
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,它就会造成全身性的损伤,尤其是心、肾、眼、脑四个器官。
中风、心脏病、肾功能不全等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,可能就会发生在咱身上。
且致残、致死率高。
提醒大家:
咱测量血压时,如果对当下的数值有质疑,应该及时提出。
再去做标准的【非同日三次测量】或者【24小时动态监测】。
虽然麻烦一些,得出的结果也不见得好。
但一个精准的结果,更有助于我们对自身情况的判断,也不会导致买保险的时候被误判。
高血压病因对核保的影响
除了数值测量以外,高血压的病因也会影响核保。
高血压分两种:
【原发性高血压】
无明确可循原因的高血压,约90%高血压患者都是这一类。
【继发性高血压】
其他因素导致的高血压,比如内分泌系统、药物等,原发病消除后高血压也会消失。
大多数人都是原发性高血压,这就比较悲催。
最好的情况就是,当前血压控制得较好,还有可能买得到。
除外、加费也是很常见的。
继发性高血压,拿妊娠高血压举例子。
只要孕期结束后,血压恢复正常了,核保的时候把相关诊断报告都给提交了,保险公司会以标体给你承保。
并且高血压不算你的既往症,不会除外。
各类保险对高血压的要求
意外险
大部分意外险没有健康告知,直接买。
防癌险
防癌险健康告知比较宽松,对高血压也没有什么限制,可以直接买。
寿险
2级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买到寿险。
重疾险
一般情况下,(收缩压《150,舒张压《100)的高血压患者有机会标体承保。
医疗险
一般的百万医疗险对高血压的要求是:2级以下。
也就是说1级高血压的,可以买。
但以上说的,都会把高血压给除外承保。
301859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